其他
颜宁,履新!
日前,深圳医学科学院(筹)揭牌,颜宁获发聘书,正式出任院长一职。
深圳医学科学院(筹)主要承担深圳医学科学院的各项筹备及项目推进工作,下设科研部、科研平台、专项资金管理、教育与交流、运营管理、基础建设等部门。
颜宁曾在致辞中说,将脚踏实地、敢为人先,努力把深圳医学科学院打造成立足深圳、引领湾区、辐射全国、有国际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、转化创新基地。
考上清华的山东妹子
1977年,颜宁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普集街道博平村。博平村始建于东晋(公元417年),至今已1600余年,是国家级传统村落、省级历史文化名村。村书记李曰学说,这几年,来村里旅游的人经常会问,这里是不是科学家颜宁的家乡,想去看看她家。
其实,颜宁只在博平村待了两年。颜宁的父母在当时的山东省交通厅汽车制造厂工作。两岁时,父亲颜景君工作调动至济南市莱芜区,颜宁也跟随父母搬去了莱芜。6岁的时候,颜宁随着父母搬迁到北京。
在北京,颜宁就读于大兴区第五小学。从一年级开始,颜宁就是“别人家的孩子”——担任中队干部,少先队大队委、大队长等职务,历年来都被评为优秀少先队员和三好学生。当时学校刚成立了小记者站,颜宁就成了第一届小记者站的站长。
颜宁的中学就读于大兴一中(当时是黄村一中),在这个当时大兴区唯一的重点中学度过了六年时光。上学时,颜宁的兴趣点在文学方面,她喜欢唐诗宋词,喜欢读散文小说。功课几乎门门都是第一,在多次全市学科竞赛中获奖。
因为家中有很多亲人从医,所以颜宁的父母也希望女儿学医。但颜宁很怕解剖,决定学习和“医学”比较相似的“生物学”专业。1996年,19岁的颜宁考入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。
在清华读本科时,颜宁一开始并未像周围大多数同学那样想着要出国深造,更未想过要从事生物学的科研工作,古灵精怪的她其实更想当一名记者。这可能和她小学时候当过小记者站站长的经历有关。
不过在大学气氛的感染下,颜宁萌生出“去看看外面的世界”这一念头,于是开始准备考托福、申请去国外读书。说来有趣,颜宁英文名中的“Nieng”实际上应该是“Ning”,原因是家长在帮她托福报名时不小心多写了个“e”,反而使得颜宁的英文名Nieng Yan独具特色。
两次从普林斯顿归来的“科研女神”
2000年,颜宁本科毕业后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,师从著名科学家施一公,并获得博士学位。2007年,颜宁回到母校组建实验室,在30岁的时候成为当时清华大学医学院最年轻的正教授和博士生导师。而她确立下的几个研究目标都是业内公认的硬骨头。
在清华的十年时间里,颜宁的科研成果令人瞩目,在最权威的国际顶刊上发表了诸多论文。2014年,颜宁带领着团队攻破了人体蛋白GLUT1的三维晶体结构,攻克了50年的不解难题。这一年,颜宁只有37岁。
颜宁还在2016年被《自然》评为10位“中国科学之星”之一。
2017年4月,40岁的颜宁做出了让许多人大跌眼镜的决定——离开待了10年的清华大学,成为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首位雪莉·蒂尔曼终身讲席教授——雪莉·蒂尔曼是世界著名分子生物学家、普林斯顿大学建校200多年来的首位女校长,这样的头衔在美国教授序列里被认为是独一无二的。
颜宁出走普林斯顿的消息迅速在国内引起轰动,「负气出走」、「人才流失还是人才流动」等等众说纷纭,科学家的一次个人职业选择甚至被放大为中美科研发展水平的对比。
为何离开?
颜宁用“居安思危”解释:“我生怕自己在一个环境里待久了,可能故步自封而不自知。换一种环境,是为了给自己一些新的压力,刺激自己获得灵感,希望能够在科学上取得新的突破。”
加盟普林斯顿大学时,颜宁曾在一个颁奖典礼上承认,自己来这里是「自讨苦吃」——「我在清华这个我最爱的母校待得太舒服了,想换一个环境重新挑战自己。」
颜宁曾在采访中回忆起初到清华时的心境:「那个时候,刚独立领导实验室两年,其实心里面还是很渴望其他人的认可,特别是当时我是经常顶着清华最年轻教授的称呼,还是有压力的。」
不过随后,颜宁马上就证明了自己:以通讯作者身份在《Nature》《Science》《Cell》三大全球顶刊上发了19篇论文,而并且她的团队每年在顶刊上的发文数之多,堪称当时我国高校之最。
因为在膜蛋白结构研究领域的重要贡献,颜宁获得了国际蛋白质学会的「青年科学家奖」和「赛克勒国际生物物理奖」。
在美国期间,颜宁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和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。
在“2022深圳全球创新人才论坛”上,颜宁宣布从美国回国协助创建深圳医学科学院的消息再次冲上热搜。
在解释为何回国时,颜宁表示,自己想去打造一方平台,同时探索科研成果转化的合理机制,说明科研平台和科研环境对一个人选择至关重要。
颜宁曾对自己的人生如此评价:“当我定义了(探索未知)这样一种人生意义,也同时意味着选择了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,一种自找麻烦的思维方式,和一种自得其乐的存在方式。”
和学生相处之道:调动学生积极性
与其批评人,不如表扬人,要激发起同学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。这是颜宁向施一公老师学来的。当她在施老师实验室做博士时,施一公整天在她面前夸另一个学生胡敏,胡敏来自复旦,和她同时进实验室。当毕业的时候,胡敏对颜宁说:“颜宁你带给我压力太大了,一公经常在我面前夸你!”颜宁就释然了,原来这是他的“激将法”。颜宁认为,在初期的时候老师一定要“Hands on”,不论学生有多聪明、多用功,经验教训总是比不上老师的。学生自己磕磕绊绊地折腾半天,也许你和他一起工作几分钟就帮他绕开了陷阱。她总是喜欢给学生讲自己知道的容易犯的错误,告诉他们平时积累的一些小窍门。
实验室内的第一批学生她都是手把手地带和教,和他们一起干活,关注细节,把好的科研习惯教给他们,避免他们走弯路。第一批成长起来后,第二批会由第一批带。当实验室各方面都比较成熟的时候,她再“Hands off”。
颜宁认为,她从来不是想“管”学生,而是要“帮助”他们。实验室是学生强大的后盾,不要冷冰冰的,当同学们有一些特殊情况时,我们一定要考虑到、照顾到,比如实验室内学生家人生病时,她会给一些慰问津贴。为人师长真的是要为他们好,而且也要问一问,自己的这种好是不是学生想要的好,不能把自以为是的好强加在学生身上。
附:颜宁给实验室博士的一些忠告
1. 实验记录是给【未来的自己和其他成员】看的,每一天都要好好整理;也许很多内容,比如PCR、protein purification,每天同样的内容你都烦了,但是依旧要如实记录。别忘了,lab notes是可以用来作为呈堂证供的。我经常对学生说:你的工作体现在实验记录里。我们谈课题,你带着实验记录本给我看,如果没有当天的记录,等同于没做实验;
2. 一本新的实验记录本,前面空出五页,用来做索引或者回溯的时候写一些东西;
3. 每一天另起一页,标明实验日期(年月日)、标题(也就是一句话总结当天的主要实验内容,比如Purification of GLUT1; subcloning of Nav1.7之类的,方便之后查看);
4. 实验记录本的页码要连贯,记录不能用铅笔。说白了,实验记录是不允许篡改的。我们在普林的记录本自带页码,后来回国一般都没有,于是我要求学生务必自己标出页码,务必保证实验记录的完整性;
5. 实验记录本是要保存很多很多年的(这是属于实验室或者学校的财产,个人不得拿走),一定要特别结实别散架;实验记录本的表皮认真写好实验室、记录者、以及之后补上这个本子里的实验日期(比如April 2, 2001 -- June 30, 2001这一类)。
一公会把实验设计直接写在记录本上,比如用表格的形式列出一系列实验需要的试剂、浓度、体积等等,真的一目了然
我现在还记得一公当时打趣说:这一个记录本十美元,但是你不用给我省钱,做实验比这个花销大多了;所以实验设计和操作过程记单页,留下另外一面贴干胶等【原始数据】,越详细越好。
未来你实验卡壳没主意的时候,就翻实验记录,只要用心、准确地记了,回头综合起来看,一定会有收获,因为记录的时候也许无心,但回溯的时候也许能看出当时忽略的东西。
此外,实验记录还有个功能就是对自己reagents的一个备案。比如你纯化完蛋白分装到eppendorf管里面,那不可能每个盖子上都label蛋白名字吧?于我而言,最简单的办法,就是在盖子上lable“序号+时间”,而在记录本相应的日期纯化profile那里会记录清楚:
pool fractions 14-16, “DR1, 01/20/03”, Box: YN2;
这就说明我是把这些纯化好的蛋白分装放在了label是“YN2”的盒子里。简简单单,一目了然,比起故弄玄虚的十一仓高大上多了
我读博四年半,第一年是rotation,正儿八经工作的三年半期间满满当当写了大概12本实验记录。不过我的实验记录本并不都是按照时间顺序的,而是每个课题另起一本,同一个课题按照时间顺序,给记录本编码123...先写这么多~
进技术交流群请添加AINLP小助手微信(id: ainlp2)
关于AINLP
AINLP 是一个有趣有AI的自然语言处理社区,专注于 AI、NLP、机器学习、深度学习、推荐算法等相关技术的分享,主题包括文本摘要、智能问答、聊天机器人、机器翻译、自动生成、知识图谱、预训练模型、推荐系统、计算广告、招聘信息、求职经验分享等,欢迎关注!加技术交流群请添加AINLP小助手微信(id:ainlp2),备注工作/研究方向+加群目的。
阅读至此了,分享、点赞、在看三选一吧🙏